最近社會新鮮人,有人以不加班,不假日上班,或者是不追求升遷為主,作為工作理念,這種類型的工作者又被稱為躺平族,行為也被形容成安靜辭職,專家表示,這類人不是不認真,而且只做好份內之事,不加班,不讓工作影響生活品質,但同時也點醒,若有大量的躺平族增加,恐怕對勞資雙方,都會有所影響。
熟練的手法做著一杯杯飲料,這是每天的工程,對於已經是店長的劉小姐來說,就像是家常便飯,從出社會到當店長,工作態度積極現在開始帶人,也發現剛出社會的年輕一代,工作想法已經有所不同。
飲料店店長劉若昕:「他們就是可能會比較希望是,可以準時上下班,可能就是不要做,不是工作上班以外的事情,我們每天早上上班都會開一個會,會跟他們講一下,主要今天的工作內容是什麼,避免他們在下班時間,還在做上班的事情。」
不會主動加班不求升遷,下班後不接工作訊息,店長口中的這類員工,又稱為躺平族行為又稱為安靜辭職,專家表示,經濟成長停滯、就業市場疲軟,工作若又呈現不穩定性,間接使轉職成本提升,讓這個世代更傾向守著穩定工作與薪水,優先考慮在工作與生活間求取平衡。
飲料店店長劉若昕:「現在還是比較多一點點,可能會想要準時一點,不想要下班還在處理公事,希望可以離家近一點,準時比較有多一點自己的時間,不希望把大部分時間放在工作上。」
根據《2022年全球報告》,戰後嬰兒潮世代以及X世代,比較認同努力可以追求個人升遷,加班或者假日來工作排斥度不高,但千禧世代、Z世代出現意見分歧,比較追求生活品質不考慮加班,也對升遷上沒有企圖心。
履歷公司資料顯示,在1000名員工中,有26%的人承認,拒絕向讚揚工作狂的「奮鬥文化」低頭,有21%的人表示自己正在安靜辭職,只會做做符合他們薪水份內的事。
台灣勞動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張烽益:「勞工在工作的時候,除了不能得到精神上的滿足,成就以外,他可能在實質的獲益上,他也沒有因為工作努力,比如說企業有獲利,他是不是從這邊可以分享到,一部分的利潤,所以我覺得那個就是造成勞工,他就乾脆就是說,那我就反正就是領固定薪水,我就非常的被動。」
人力銀行發言人黃若薇:「在疫情之後有很多人,做了遠距上班,開始呢會重視起生活,還有工作的平衡,當然這些人他們會想著說,我在有限的上班時間之內,做出我最有限的付出。」
美國職涯教練表示,安靜辭職並非真的辭職,而是一種照顧自己身心健康的表現,不是消極工作而是不會主動爭取。
專家分析會導致安靜辭職,第一是對現況安逸不願意花太多勞力時間,第二是想維持家庭個人生活品質,第三則是認為再努力,加薪幅度也有限,甚至還爭取不到加薪,乾脆躺平顧好自己。
人力銀行發言人黃若薇:「遇到說像是加班沒有拿到加班費,又或者是說,對於自己未來的工作展望,似乎沒有這麼多,更好更正面積極的想法的話,不妨找主管或人資來聊天,或許可以做一些組織內的調整。」
專家表示要改善安靜辭職現況,資方必須以積極鼓勵為方向,讓員工產生向心力,賺錢時分享加薪,提升員工為公司奮戰的意願,否則長期延伸下去,對勞資雙方競爭力都會有所影響。
台灣勞動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張烽益:「這樣的方式其實對勞資雙方都不好啦,因為你這樣子這個員工,他有可能下一步,不知道什麼時間點他可能就離職了,這是非常有可能的,他現在是躺平,他下一個階段就是離職,所以我覺得對企業也不好,對勞工其實我覺得,也是浪費他的生命。」
躺平時代安靜辭職,新員工型態逐漸增加,老闆也得多點心關心員工,讓勞資雙方天平取得最佳平衡。